协同调解 精准化解
打造“法院司法保障+行政专业监管”多元共治模式
法院讯(蔡磊)走进一扇门,化解万般事。近年来,临江林区基层法院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选派业务骨干常驻临江市综治中心。主动对接派出所、司法所、社区等社会基层治理单元,联动住建、人社等部门,开展调解指导、以案释法、诉调对接等工作,构建“协同调解、精准化解”的解纷格局,成功打造“法院司法保障+行政专业监管”的社会多元共治模式。
“我要求某供热公司支付所欠的煤款。”
“马上进入供热期了,年底无法清偿煤款。”
2021年,某供热公司为生产经营在煤炭供货商张某等处购买煤炭,所欠煤款因生产经营困难尚未还清,今年9月,张某等人将供热公司起诉至法院请求支付所欠煤款。
因供热公司生产经营困难,案件涉及当事人众多,在征求当事人同意后将案件分流至临江市综治中心。临江林区基层法院迅速启动诉调对接机制,联动临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建“法官+调解员”模式的联合调解小组,发挥调解、行政职能优势,对张某等人和供热公司释法明理。
“这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关键点在于供热公司在按时还款的同时能够保障其正常生产经营。”调解初期,张某等人担心供热公司因生产经营面临困境无法偿还煤款;临近供热期,供热公司在无法摆脱生产经营困境的同时仍需经营,保障正常供热,短时间内无法偿清煤款。双方对立情绪严重,调解陷入僵局状态。
“调解是定分止争的最佳方式,能够及时、彻底解决纠纷,修复因诉讼而受损的人际关系。”法官与临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调解员在第二次调解过程中针对双方的诉求分层调解。调解员劝导供热公司要直面生产经营的困境和因其结出的恶果,在偿还煤款的同时也要保障供热达标。法官在调解时积极取得张某等人的理解,“供热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指数,在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多理解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之处。”多轮沟通后,双方握手言和,达成共识:供热公司在不影响正常供暖的前提下于2026年6月30日前清偿全部煤款并以未还煤款为基数按LPR计息至全部煤款还清为止。
入驻综治中心并非是法院的“单打独斗”,而是与基层治理体系的深度融合。临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行业主管优势与供热企业沟通。临江林区基层法院提供法律指导,规范监督、引导调解流程,司法确认达成的协议,赋予调解协议的强制执行力。该案件的成功调解是临江林区基层法院运用诉调对接机制,联动综治中心其他入驻单位成功化解矛盾纠纷,形成多元共治的真实缩影。
“法院不仅是矛盾纠纷的‘终结者’,更是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入驻综治中心后,通过设立专门诉讼服务窗口及功能区,提供“指导调解、诉调对接、司法确认、速裁快审、协助培训”等全流程服务。强化与行政机关间的沟通联动,实现信息互通、资源互享、优势互补,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立案后委托调解成功率提升至85%,家事纠纷调解满意度达100%。实现调解协议当场司法确认,案件平均办理时间缩短至5.8天,确认率达100%。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实现异地当事人“指尖调解”,在线调解占比30%,平均耗时较传统模式减少2.6天。
“单一解纷”到“多元共治”,临江林区基层法院与临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动调解的生动实践,既是对“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的生动诠释,更是探索出一条司法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新路径。随着“法院司法保障+行政专业监管”多元共治模式的日益成熟,一幅“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镇街、矛盾就地化解”的生动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中国法院新闻网责任编辑:亓淦玉
|